撰文者/何佳穎醫師
耳鳴(Tinnitus)是臨床常見但極具挑戰性的症狀,不論在中醫或西醫體系中,都被視為「難治之證」。患者耳中無外音卻自覺聲響,其背後成因多元,往往涉及耳鼻喉、生理病理甚至心理精神層面。
一、西醫觀點:耳鳴成因與治療策略
西醫將耳鳴分為「非脈搏性」與「脈搏性」兩大類。前者多為主觀性耳鳴,如鈴聲、嘶聲、嗡鳴;後者則有客觀性存在,常見於動靜脈血管異常。
常見病因包括:
• 聽力損失(特別是高頻聽力下降)
• 耳咽管功能障礙
• 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
• 鼻竇炎、胃食道逆流、更年期症候群
• 焦慮症、憂鬱症、藥物濫用
耳鳴患者常伴隨「聽覺過敏」(Hyperacusis)現象,甚至對特定頻率音響感到刺耳與不適。臨床診斷仰賴病史詢問、純音聽力檢查、影像學(如MRI)等工具,治療則以改善聽力、情緒支持與必要藥物輔助為主。
二、中醫視角:辨證論治與歷代經驗
早自《內經》時代起,中醫便有耳鳴相關論述,認為與肝、腎、脾、心等臟腑密切相關。其病因病機可歸納為「虛實兩端」:
• 實證:肝火上擾、痰濁蒙竅、風熱犯耳、瘀血阻絡
• 虛證:腎精不足、中氣虧虛、氣血兩虛
臨床治療方式包括中藥處方(如石菖蒲、磁石、附子、黃耆等)、針灸、耳穴貼壓與生活調整。針灸選穴常涉及三焦經、膽經、小腸經與督脈等。
三、實證醫學進展:中藥與針灸的研究探索
儘管中醫診治耳鳴具豐富經驗,受限於個體化處方與加減變化,對應的現代實證研究仍在發展中。
近年研究重點如下:
• 草藥治療:2023年發表於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的綜述指出,銀杏、韓國紅參、固腎片等對耳鳴有潛力,但臨床結果仍有矛盾,受限於標準化與設計問題。 • 臨床試驗:例如補腎活血通絡方(Bushen Huoxue Tongluo)已進行RCT臨床試驗(ChiCTR2100046632),評估耳鳴干擾程度(THI、VAS等指標)。
• 針灸研究: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顯示,針灸對原發性耳鳴可顯著減輕症狀、改善生活品質,且對合併焦慮、憂鬱者效果尤佳,但仍需更大樣本與嚴格設計的試驗驗證療效。
四、臨床建議與整合思維
現今對耳鳴的治療趨勢,已從單一對症轉向「整合多因」的思維模式。透過中西醫結合、不忽視情緒與生活因素,能更有效協助患者提升生活品質。
如您或親友正在為耳鳴所困,建議由專業中醫師進行辨證評估,擬定專屬的整體調理方案,讓照護不只是「止聲」,更是走向身心平衡之路。
長庚醫院耳鳴治療團隊結合中醫科、耳鼻喉科、神經內科等專家醫師,共同守護您耳朵的健康。
掛號資訊:https://www.cgmh.org.tw/tw/Services/DoctorInfo/2078
參考文獻
- 黃啟原、賴仁淙、馬鑫,耳鳴臨床診療的新觀念與分類, 臺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雜誌,2 : 69-74,2016
- 田代華,中醫臨床必讀叢書—醫經 ‧ 理論 ‧ 診法卷,人民衛生出版社, 184- 185, 2011
- (隋)巢元方,諸病源候論,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,198, 2015
- 沈蘊之,吳建東,中醫治療耳鳴之病例報告, 北台灣中醫醫學雜誌 ,1 : 57- 67,2016
- 李雲英,耳鳴的中醫治療體會,中醫耳鼻喉科學研究,1:002,2017
- 仝小林,劉文科, 趙天宇,竅藥分類及功效概述,上海中醫藥雜誌,3:003,2015
- Liu D, Hu Y, Wang D, Han H, Wang Y, Wang X, Zhou Z, Ma X, Dong Y. Herbal medicines in the treatment of tinnitus: An updated review. Front Pharmacol. 2023 Jan 4;13:1037528.
- Wu Q, Wang J, Han D, Hu H, Gao H.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primary tinnitus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Am J Otolaryngol. 2023 May-Jun;44(3):103821.
聽何醫師談更多耳鳴治療